2009年8月2日 星期日

初次養鳥的喜悅

初次養鳥的喜悅


  鄰居友人在遠足時,從山上採來了一窩(共三隻)的白頭鵯(又名白頭翁,Pycnonotus sinensis〔Chinese Bulbul〕 )幼雛。鄰居知道我製作了一個鳥籠,便把那窩雛鳥轉贈給我。

  我前此從未養過雀鳥,毫無經驗,心中不無戰戰兢兢之感。幸好白頭鵯生性強健,加上是本地鳥種,十分適應香港的炎熱潮濕氣候,飼育也不算困難。幾天以後,竟也存活下來。以下八幅照片是雛鳥到我家後第四、五天時所拍攝的:



   最右邊的是老大,中間個子特別細小的是老三             雛鳥為了抱團取暖,喜歡緊密地靠在一起


  白頭翁屬於雜食的雀鳥,主要飼料是「雞料」,售價十分便宜,五元便有一袋。此外還有一種是加進蛋黃的,營養較豐富,亦只是八元一包。考慮到雛鳥的消化能力,暫時只用普通雞料。先把它加點清水,開成稠糊,再用削去頭部的塑膠羹匙,倣效親鳥的喂飼方式,送進其口裏。為了保健,隔天也在飼料中混點剪得極碎的青菜葉。當然,最好還經常喂點水果,木瓜、櫻桃等都是最佳的選擇。

  雛鳥的成長速度很快,同時食量亦十分驚人。假若放開肚皮任吃,牠們一天絕對可以吃上十來餐。每次你只要稍為觸動鳥巢,牠們便會伸長頸項,把嘴巴張得大大的,還大吵大鬧,生怕吃不到飼料。

  直到前幾天,老大終於站起來,一躍便離巢,踏出牠成長的一大步。接著是老二、老三,舊巢基本上可以報廢了。



  
物競天擇,顧不得吃相難看啊               喂!幹甚麼獨個兒跳上去,快點下來,靠在一起啊!



   我雖然只是隻Cheap 鳥,但其實也挺有氣質的                背部的羽毛已初露橄欖綠色了


   雛鳥不大好動,吃飽了便閉目養神                老二離巢後,仍要跟老大依偎在一起


  雛鳥由於得到哺育,不獨不畏人,反而十分願意與人親近。成語「小鳥依人」的深意,我也是最近才真切體會到的。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鳥籠DIY

鳥籠DIY

  最近突然萌生養鳥的念頭,於是嘗試自己動手,製造一具金屬鳥籠。材料主要是一寸寬的鋁角、半寸寬的扁鋁條、6cm丁方的鐵絲網和一些小配件,全部材料費用大概是港幣五百元。

  首先是選擇擺放鳥籠的場地,然後量度尺寸,購買材料。這次不打算造很大的,體積大概是 4英呎高 X 3英呎長 X 1.5英呎寬。骨架製作毫不困難,不消半天工夫便已大功告成。


  

  不過,最費勁的工序原來是釘上鐵絲網。網面一定要拉得繃直才好看。通常釘好一面,手指便感到十分疼痛,迫著要休息。結果這道工序足足花了五六天的時間。此外,為了遮陽蔽雨,頂部必須釘上塑膠坑板。完成以後,變成這樣的:



  
           最後成品,雖然未算盡善盡美,但也很有滿足感啊


  至於門戶開關,我的設計是左右兩側各設兩扇(如果只造一扇,每次開啟時由於罅隙過大,較容易飛走雀鳥)。左側的貼近鳥籠底部,方便放置飼料、浴盆等等;右側的門位置稍高,方便籠身上半部份的各種操作。這部份又花了接近兩天的時間。

  可惜由於計算失誤,鋁角材料最後竟差欠了幾寸。逼不得已,只好利用剩餘的扁鋁條,因陋就簡了。因此右下圖的那道小門,跟其餘三道稍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