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莎韻之鐘(サヨンの鐘)

 
          薰妮的原唱粵語版                    許冠英那種懶洋洋的「屌絲」風格也別具韻味

  筆者對《莎韻之鐘》產生興趣,始自一首中學時代十分流行的粵語歌曲《每當變幻時》(1977)。薰妮憑此走紅,更獲得香港首屆「十大中文金曲獎」。很多人根據唱片的介紹,以為作曲者是周藍萍,實則是場誤會。周氏為此曲國語版《月光小夜曲》的填詞者。這首歌的原裝正版,乃是一首四十年代初風靡中、日、台的日語歌曲《莎韻之鐘》,而背後更有一段小故事。

一、莎韻的故事 

   
  鹽月桃甫油畫:莎韻之鐘            電影劇照:莎韻與日本教師      李香蘭(右)飾演莎韻,三村秀子為其同學  


  故事發生於日治時期的台灣宜蘭縣南澳鄉。1938年(昭和13年)9月,一名於原住民村落內兼任日語教師的警手田北正記,因接到從軍徵召令,乃離開宜蘭山區,前赴中國戰場。途中遇到暴風雨,河水猛漲,在橫渡武塔南溪時,同行一名協助揹扛行李的泰雅族十七歲少女莎韻,不幸於便橋上失足,被水沖走。台灣當局乘機大肆渲染和廣泛報導,刻意把意外事件表揚成「愛國」的行為。

  1941年,台灣總督長谷川清(1883-1970)親自接見莎韻的家屬,並頒贈一枚刻有「愛國乙女サヨンの鐘」(愛國少女莎韻之鐘)字樣的桃形銅鐘。其後,總督府更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如立碑、畫像、話劇、作曲等,事蹟也被編入小學教科書,成為當時台灣家喻戶曉的愛國故事。《莎韻之鐘》一曲就是這樣背景下誕生的。


二、電影與其歌曲

  1942年,台灣總督府為了進一步推動其皇民化教育,宣傳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乃出資委請民間電影業者拍攝電影《莎韻之鐘》。電影由李香蘭(山口淑子,1920-2014)主演,翌年七月於台、日、華北、上海、滿洲等地上映。李香蘭除擔任女主角外,同時也演唱電影中的主題曲(《莎韻之歌》)和插曲(《台灣軍之歌》)。

  《莎韻之鐘》由音樂名家古賀政男(1904-1978)作曲,西條八十填詞。原唱者渡邊はま子,亦40年代日本著名歌星。全曲詞詞如下:



あらし吹き巻く 峯ふもと       暴風雨吹襲著高峰山谷,
 流れあやふき 丸木橋         洪流衝擊獨木橋,
渡るは誰ぞ うるわし乙女          那過橋的美少女是誰呀?
紅きくちびる ああサヨン       嘴唇紅潤的沙韻阿。
晴れの戦に 出てたまふ           為了捍衛鄉土勇敢上沙場
雄雄しき師の君 なつかしや      雄赳赳的恩師讓人思慕不已
担う荷物に 歌さえほがら          肩上扛著行曩歌聲響遍山谷
雨は降る降る ああサヨン          大雨一直下著阿沙韻。

散るや嵐に 花ひとえ                  可憐紅顏一枝花命喪激流中
消えて哀しき 水けむり              滾滾洪水一去不復返
蕃社の森に 小鳥は鳴けど          山地村的林中小鳥依然鳴叫
何故に帰らぬ ああサヨン          為什麼沙韻你不回來阿~

清き乙女の 真心を                   清純少女的真心
誰か涙に 偲ばざる                   有誰能不為妳落淚
南の島の たそがれ深く              南島的黃昏近晚時刻
鐘は鳴る鳴る ああサヨン          鐘聲響呀響呀 沙韻阿    


  以下四段分別是:電影剪接片段、電影主題曲《莎韻之歌》、電影插曲《莎韻之鐘》和電影插曲《台灣軍の歌》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軍之歌》(1940)原非為電影《莎韻之鐘》而創作的。只因台灣總督府的要求,為鼓舞全體軍民士氣,電影才特意在歡送田北正記出征的篝火會那一幕,由女主角李香蘭兩度率眾齊唱。


  這首歌由山田榮一作曲,臺灣軍報導部(一說本間雅晴)填詞,灰田勝彥原唱。平情而論,此首軍曲的確是慷慨磅礡、氣勢不凡。(相較之下,我們的《義勇軍進行曲》雖然也不算差,但用作「國歌」的話,不禁容易令人想起,毛共當年那種過度強調「與天鬥,與人鬥,其樂無窮」的鬥爭精神;而屢興運動,弄得國家常年在生死邊緣掙扎,所謂「最危險的時候」云云,今天聽來,便顯得有點過時和格格不入了。)。

  歌詞第一段描述台灣位處西太平洋要衝,日本帝國南進管道,由堅強的台灣軍鎮守。第二段歌頌乙未戰爭期間在台灣病故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身後五十年間一直被奉為台灣軍的精神楷模。第三段歷數中日開戰後,台灣軍被派往上海、南京、武漢、海南島與南寧馳援時的武勇。第四段自負在建設遠東新秩序時,台灣軍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參見《維基百科》)



三)《月光小夜曲》

  
  《月光小夜曲》乃填上中文歌詞的國語版《莎韻之鐘》,由周藍萍填詞,原唱者可能是紫薇(一說是張清真)。大概台灣在光復後,國府對於昔日殖民地的烙印一直諱莫如深,此曲一般只標示填詞者名字,不見提及古賀政男,因而很容易令外人產生周藍萍就是作曲者的印象。

  全曲歌詞如下:
  
  月亮在我窗前徜徉,投進了愛的光芒,我低頭靜靜地想一想,猜不透妳心腸。好像今晚月亮一樣,忽明忽暗又忽亮,啊....到底是愛還是心慌,啊....月光。

  月夜情境像夢一樣,那甜蜜怎能相忘,細語猶在耳邊蕩漾,怎不叫我回想。我怕見那月亮光,抬頭把那窗廉拉上,啊....我心兒醉心兒慌啊....月光。


< 



四)莎韻紀念公園與紀念碑

   
  今天,在台灣宜蘭蘇花公路的旁邊,有一座莎韻紀念公園,「莎韻之鐘」就座落其內。

     
莎韻紀念公園全貌              公園內的鐘亭


 


  公園入口處建有牌坊,「莎韻之鐘」掛在園內鐘亭的中央高處,亭下有一塊大理石碑,正面寫著「莎韻之鐘」,背面則有莎韻事蹟的簡介。每當整點時,預先錄音的鐘聲便會透過擴音器響起,然後就是依次播放日文版的《莎韻之鐘》與國語版的《月光小夜曲》。不過,真正的紀念鐘早已下落不明,此鐘乃1997年南澳鄉公所建置莎韻紀念公園時重新鑄造的,並非古物。

  真正的遺跡應是日治時代所樹立的「莎韻紀念碑」(左圖),座落地點離公園不遠。可惜碑文已遭到人為破壞,部份字體被刮掉。(圖片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