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伍永佳:《秋江惜別》

 伍永佳:《秋江惜別》

伍永佳現場演唱的藝照
  伍永佳(1941~1996),廣東新會人,著名粵曲演唱家。六歲時不幸意外失明,在父親的刻意栽培下學習曲藝。據說由於沒有適合的導師,只好整天坐在留聲機旁,因而熟聽小明星等名伶名曲,奠定日後基礎。十三歲開始以琴為伴,往返於江門、新會一帶,行歌賣藝。伍氏嫺熟高胡、秦琴和木琴演奏,能自彈自唱。唱腔的特點是嗓音清潤,行腔婉轉。他除了早年精研「星腔」外,其後亦吸收了凡腔、風腔之長,且自成一格。從1976年起,先後錄製粵曲共四十餘首。主要代表作有:《祭玉河》、《祭瀟湘》、《秋江惜別》、《聞雞起舞》、《蘇武牧羊》、《屈原》、《文天祥黑獄囚歌》等。

  《秋江惜別》的故事,取材自明代萬曆年間高濂撰寫的《玉簪記》。話說河南書生潘必正,承父命往臨安赴考,不幸染病落第,遂往投靠其於金陵女貞觀出家的姑母。觀內有一年輕道姑陳妙嫦,冰清玉潔,容貌美甚。二人暗生情愫,藉琴曲挑引,互訴心跡,不久更幹出越軌勾當。最後東窗事發,觀主大怒,斥命潘必正夜半離庵,上京應試。由於事起倉猝,二人來不及道別。妙嫦得悉必正已離開,乃追舟秋江之上,執手泣別,並以玉簪相贈。

  此故事幾可謂家傳戶曉,即就粵劇曲藝而言,有關「琴挑」、「追舟」的作品便不少。這個版本的《秋江惜別》,乃陳錦榮所撰曲。細味曲詞,文筆亦頗不俗,特別值得稱讚者,乃在曲牌調遣,可謂乾淨利索,過轉自然;梆黃、小曲、歌謠,三者比例適中,久聽亦不令人生厭。


全曲歌詞如下:

  (鳳凰台)霧靄沉沉鎖蒼山,曉風送行舟。水潺潺,臨安赴試去難還。雁唳秋雲,離愁滿懷,倦客愁思重若山。

  (南音)遙望霜林古寺,隱約有無間,念意中人遠欲見難。恨煞姑母無情,驀地鳳飛鸞散。秋江惜別,叮嚀有幾番。此際憔悴潘郎容消減,悶對流波歎,又見碧波猶似眼波橫。

  (貴妃醉酒)尚憶禪房春宵夜,正是更深夜已闌。我步月中庭內,妙嫦翠袖輕挽,花間把琴彈。恰似神女下塵寰,雪裏梅花綻。

  (木魚)我這裏客居禪房傷孤寂,芸窗苦讀歎形單。她那裏懶對紅魚含春意,幽思盡向錦弦彈。

  (雨打芭蕉中段)幾許閑悠續續彈,莫道出家人,悠然似雲閑。傷流年,惜春歸,見佢輕輕嗟歎。我憐弱女,想起那蓬萊本虛幻,又那堪年年禮佛壇,添香把神參,伴禪燈度晚。

  (反線中板)有知音,千里來,寄意借瑤琴,相逢恨晚。只願同賦關睢,不圖龍門魚躍,情暗訂,贈玉簪。誰料風雨催花,姑母覷破私情,只道犯清規,難諒鑑。迫我起三更,臨安去,道是蟾宮有路,應把桂枝攀。殘月天,楊柳岸,

  (反線二王)惜別相看,惟淚眼。一樣相思,愁牽兩地,徘徊難捨,淚隨秋水,伴孤帆。只恨江水悠悠,難為紅葉傳詩,竟似銀河波泛。霧沉沉,波渺渺,雙星欲渡,未見鵲橋橫。

  (秋江別中段)盼今宵,兩心牽,共數更殘。念她古寺香燈裏,老卻朱顏。怎把紅魚拋卻,畫閣共憑欄。盼深宵,魂夢中,喜相見。花間月下,柔情盡寄新聲細把琴彈。

     


  
    《秋江惜別》(舊版,十分鐘刪節版)             《秋江惜別》(新版)

  伍永佳曾先後兩次錄唱《秋江惜別》,新版應是九十年代初製作的CD版,亦是現時網上流傳甚廣的版本;至於舊版,今天已甚難找到,乃灌錄於八十年代初。比較兩個版本的行腔處理,存有頗大的區別。最明顯者,就是末段的〈反線二王〉,新舊兩版可謂截然不同。其次,新版的〈南音〉,結尾處是先行收煞,然後才唱〈貴妃醉酒〉(這應是新版的一大敗筆),舊版卻一氣呵成;又,新版所唱的〈雨打芭蕉〉,省略了最後的「添香把神參,伴禪燈度晚」十個字。

  如果一定要判斷兩個版本孰優,筆者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舊版。舊版的行腔比較流暢爽朗,演繹得極度細膩,新版則略嫌拖沓和粗糙。特別是那段〈反線二王〉,筆者總覺得新版聽來不是味道。當然,這可能只是筆者的先入為主而已。

  (筆者八十年代初在廣州旅遊時購買的錄音磁帶,一直保存至今,完好無缺。可惜家中的錄音機早已壞了,不能播放。)

2009年8月2日 星期日

初次養鳥的喜悅

初次養鳥的喜悅


  鄰居友人在遠足時,從山上採來了一窩(共三隻)的白頭鵯(又名白頭翁,Pycnonotus sinensis〔Chinese Bulbul〕 )幼雛。鄰居知道我製作了一個鳥籠,便把那窩雛鳥轉贈給我。

  我前此從未養過雀鳥,毫無經驗,心中不無戰戰兢兢之感。幸好白頭鵯生性強健,加上是本地鳥種,十分適應香港的炎熱潮濕氣候,飼育也不算困難。幾天以後,竟也存活下來。以下八幅照片是雛鳥到我家後第四、五天時所拍攝的:



   最右邊的是老大,中間個子特別細小的是老三             雛鳥為了抱團取暖,喜歡緊密地靠在一起


  白頭翁屬於雜食的雀鳥,主要飼料是「雞料」,售價十分便宜,五元便有一袋。此外還有一種是加進蛋黃的,營養較豐富,亦只是八元一包。考慮到雛鳥的消化能力,暫時只用普通雞料。先把它加點清水,開成稠糊,再用削去頭部的塑膠羹匙,倣效親鳥的喂飼方式,送進其口裏。為了保健,隔天也在飼料中混點剪得極碎的青菜葉。當然,最好還經常喂點水果,木瓜、櫻桃等都是最佳的選擇。

  雛鳥的成長速度很快,同時食量亦十分驚人。假若放開肚皮任吃,牠們一天絕對可以吃上十來餐。每次你只要稍為觸動鳥巢,牠們便會伸長頸項,把嘴巴張得大大的,還大吵大鬧,生怕吃不到飼料。

  直到前幾天,老大終於站起來,一躍便離巢,踏出牠成長的一大步。接著是老二、老三,舊巢基本上可以報廢了。



  
物競天擇,顧不得吃相難看啊               喂!幹甚麼獨個兒跳上去,快點下來,靠在一起啊!



   我雖然只是隻Cheap 鳥,但其實也挺有氣質的                背部的羽毛已初露橄欖綠色了


   雛鳥不大好動,吃飽了便閉目養神                老二離巢後,仍要跟老大依偎在一起


  雛鳥由於得到哺育,不獨不畏人,反而十分願意與人親近。成語「小鳥依人」的深意,我也是最近才真切體會到的。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鳥籠DIY

鳥籠DIY

  最近突然萌生養鳥的念頭,於是嘗試自己動手,製造一具金屬鳥籠。材料主要是一寸寬的鋁角、半寸寬的扁鋁條、6cm丁方的鐵絲網和一些小配件,全部材料費用大概是港幣五百元。

  首先是選擇擺放鳥籠的場地,然後量度尺寸,購買材料。這次不打算造很大的,體積大概是 4英呎高 X 3英呎長 X 1.5英呎寬。骨架製作毫不困難,不消半天工夫便已大功告成。


  

  不過,最費勁的工序原來是釘上鐵絲網。網面一定要拉得繃直才好看。通常釘好一面,手指便感到十分疼痛,迫著要休息。結果這道工序足足花了五六天的時間。此外,為了遮陽蔽雨,頂部必須釘上塑膠坑板。完成以後,變成這樣的:



  
           最後成品,雖然未算盡善盡美,但也很有滿足感啊


  至於門戶開關,我的設計是左右兩側各設兩扇(如果只造一扇,每次開啟時由於罅隙過大,較容易飛走雀鳥)。左側的貼近鳥籠底部,方便放置飼料、浴盆等等;右側的門位置稍高,方便籠身上半部份的各種操作。這部份又花了接近兩天的時間。

  可惜由於計算失誤,鋁角材料最後竟差欠了幾寸。逼不得已,只好利用剩餘的扁鋁條,因陋就簡了。因此右下圖的那道小門,跟其餘三道稍有不同。

   



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

二零零九年春家居園藝

二零零九年春家居園藝

  春天花開燦爛,但它們大多是從秋/冬已經栽下來的。如果待至春暖才去種植,那麼最快也要初夏才可賞花了。去年(2008)秋冬之際,正是筆者工作的高峰期,因而相對上投放於園藝的時間便十分有限。這期只選擇了一串紅、非洲萬壽菊、法國萬壽菊、雛菊和紫羅蘭等來播種。後兩者由於太晚播種(十二月下旬),錯過了最佳時機,氣溫漸升,開花的質量均很差。此外,去年分株的盆栽非洲菊,今年嘗試種於花壇,效果未算太突出。

  園藝確實是一項有益身心,但又所費無幾的消閒娛樂。試看,種滿一整壇的一串紅或萬壽菊,成本不過是一包種子,區區十元八塊而已。當然,由播種至開花,大概需時三個月,您必須具備一點愛心、耐性,另外再加多少的知識和技術。但最過癮的玩意,還是扦插繁殖,基本上不用花費分毫。好像下圖的繁星花、馬利筋等等,皆是筆者乘其不備,快刀一動,從公園「借」種而得的。有時,能否養到一些頗具特色但又比較冷門的宿根花卉,多少要講點緣份,這又倒有點像是集郵了。

        

        

        
種滿一壇的一串紅(澳洲Yates牌種子,具體品種不詳)



  
非洲萬壽菊(法國Royalfleur牌種子,Marie-Helene,重瓣大花)


  


  
分株繁殖的矮種非洲菊(扶郎花),旁邊緣栽作襯托的是白晶菊


  
扦插繁殖的繁星花,已經種了大半年,經冬不凋



  
多年生的隨意草


  
開淡綠色小花的洋菊                        馬利筋全年開花


  
         紅葉鐵莧(旋葉紅桑)                   今年移殖於大盆的紅穗鐵莧(狗尾紅)



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

經典歐美情歌(3)--You're my everything(1977)

經典歐美情歌(3)--You're my everything(1977)



You're my everything     The sun that shines above you makes the blue bird sing
The stars that twinkle way up in the sky   Tell me I'm in love

When I kiss your lips     I feel the rolling thunder to my fingertips
And all the while my head is in a spin    Deep within, I'm in love

You're my everything     And nothing's really matters but the love you bring
You're my everything     To see you in the morning with those big, brown eyes 

You are my everything    Forever and a day I need you close to me  
You are my everything    You never have to worry, never fear For I am near

You're my everything      I live upon the land and see the sky above
I swim within her ocean, sweet and warm  There's no storm, my love

 When I hold you tight    There's nothing that can harm you in the lonely night
I'll come to you and keep you safe and warm Yet so strong, my love


  You're My Everything出自Santa Esmeralda的第一張專輯《Don't Let Me Be Misunderstood》, 發行時間是1977年。不過,在這張被譽為Disco時期的經典專輯裡,此曲並非主打曲。全曲乃由Jean Manuel DeScarano、Lee Garrett和Nicolas Skorsky等共同創作。當時DeScarano是專輯的製作人,他的構思是在熱鬧的Disco曲外,另做些抒情小調以作為樂風的調和。據稱,他們只是隨便將自己初戀的感覺、與情人相處的點點滴滴彼此交換意見,便開始著手詞曲的創作與編寫,沒有花去多少時間便完成。儘管如此,由於樂曲旋律優美,配合Leory Gomez迷人的嗓音,浪漫中帶著幾分憂鬱,非常迎合年青人(特別是熱戀中的情侶)的口味。因此事隔30年,此曲仍舊令人印象難忘。尤其是在港台地區,魅力不減當年。

  記得在中學時曾買過一張名叫Solid Gold Collection的什錦碟,其中收錄了此曲,因此有一段時期經常聽它,頗為著迷。事隔多年,今天重聽的感覺已相差甚遠,甚至略嫌它有點冗長和沉悶。

  本地歌手杜德偉和王傑俱曾翻唱過You're My Everything,可以一聽。此外,譚詠麟在脫離溫拿樂隊後首張個人大碟《反斗星》中,有由鄭國江填詞的《個心立立亂》,即此曲的中文版。(個人一直對譚校長的歌有所保留,最主要原因就是商業味道過濃,流於俗氣。這首《個心立立亂》今天聽來更完全是下乘之作。)




有關Santa Esmeralda

  我一直誤以為Santa Esmeralda是位黑人歌手,其實它是個成立於1970年代末的Disco錄音室團體,靈魂人物是主唱兼色士風手Leory Gomez,其餘成員還有Jean-Claude和Petit Jimmy。當年Disco舞曲極其流行,歐洲的音樂製作人為了使其作品更具特色,乃把它跟一些異國元素結合,Santa Esmeralda無疑就是其中的表表者。他們把佛來明哥舞曲(Flamenco)、薩爾薩舞曲(Salsa)和其他拉丁傳統音樂風格融入歐洲Disco音樂中,從而創作出好幾張節奏強勁、令人熱血沸騰的專輯。

2009年1月10日 星期六

經典歐美情歌(2)--Just tell me you love me(1980)

經典歐美情歌(2)--Just tell me you love me(1980)
 

          Many times, I wished you were here
          Through the velvet shadows of my dreams
          Many times, I wished you were near
          Through the darkness as it came but it seems
          That you, you never said what I needed to hear

          Just tell me you love me
          Whisper words I so long to hear
          Let this time not be borrowed 
          Let it be ours to share 
          If you tell me you love me
          It will lead to the way to your heart
          Through the nearness of silence
          You love me, You love me 

          Quietly, I have waited 
          For the memory born of our first kiss
          Patiently, I have waited

          For the moment you would take me to the world
          That I, I have never seen that world before

  《Just tell me you love me》出自England Dan and John Ford Coley散伙前最後的一張專輯,亦是同名的電影主題曲。樂調悠揚,歌詞浪漫,情深熱切,讓人陶醉,確是一首難得的好歌。香港歌手譚詠麟曾唱過中文版的《情兩牽》,收錄在大碟《忘不了你》中,效果亦十分理想,老一輩的歌迷應該對它頗有印象的。





有關England Dan and John Ford Coley

  England Dan and John Ford Coley是美國1970年代中後期一隊十分受歡迎的流行搖滾組合。兩人最初是同學,均是德薩斯州人,出生於1948年。England Dan原名Dan Seals,出身於一個音樂世家,父親是個Bass手,曾替許多鄉謠巨星擔任伴奏,兄長Jim Seals亦即著名組合Seals & Crofts的成員。至於John Ford Coley,原名John Colley,曾學過古典鋼琴。

  這隊二人組合最初是一支以演唱鄉村民謠為主的二重唱團體,他們組隊之初,以Colley and Wayland為名,Wayland是Dan Seals的中間名字,但成績並不理想。二人有意更名為Seals & Colley,但遭Jim Seals的反對,最後在其建議下,才改為後來的名字。他們最初得到A&M唱片的合約,1971年推出第一張專輯。儘管其中一首單曲在日本拿到了冠軍,但是在美國巿場的銷售卻頗差勁,次年便被唱片公司解了約。此後數年間,兩人俱十分失意。直到1976年,樂隊才憑一首由創作歌手Parker McGee撰寫的歌曲《I'd Really Love to See You Tonight》,轟動樂壇,不但奪得全美排行榜亞軍、抒情歌曲排行榜冠軍,同時推出的專輯Nights Are Forever也大為暢銷。可惜的是,經歷了幾年當紅的歲月後,樂隊無法有所突破,這時Disco熱潮風靡全球,他們那種以和音為基礎的Pop Rock風格,顯得跟時代有點脫節,最後乃於1980年宣告解散。兩人的分道揚鑣後,Dan Seals恢復本名,成為1980年代十分走紅的鄉謠歌手,而John Colley則獻身於宗教工作,還撰寫過不少性靈書籍。

  總計從1970年成立開始,一直到1980年宣佈解散,期間樂隊共發行了9張專輯,而以1976年的 I'd Really Love To See You Tonight成績最為亮麗,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其他的流行曲有《Nights Are Forever Without You》(1976),《It's Sad To Belong》(1977),《Love Is The Answer》(1978),《We'll Never Have To Say Goodbye Again》(1978), 《Just tell me you love me》(1980) 等。

  值得一提者,根據Dan Seals本人所稱,由於他少年時代對英國樂隊The Beatles極度著迷,加上帶有英國口音,故早有England Dan的諢號。至John Colley,名字在中間加上Ford,又把Colley就簡化成Coley,只是出於讀音流暢上的考慮而已。

2009年1月9日 星期五

經典歐美情歌(1)-- Rain and Tears(1968)

經典歐美情歌(1)-- Rain and Tears(1968)


原裝MV(1968) 

     Rain and tears are the same    But in the sun, you've got to play the game    
     When you cry in winter time    You can’t pretend it's nothing but the rain
     How many times I've seen     Tears coming from your blue eyes         
     Rain and tears are the same    But in the sun, you've got to play the game     

     Give me an answer, love      I need an answer, love               
     Rain and tears in the sun       But in your heart You feel the rainbow waves           
     Rain or tears both are shown     For in my heart, there'll never be a sun       
     Rain and tears are the same    But in the sun, you've got to play the game   

  Rain and Tears是搖滾樂隊愛神之子(Aphrodite's Child)成立後創作的第一首單曲,全曲由17世紀德國作曲家帕海貝爾(Pachelbel)著名的D大調卡農(Canon in D major)的和弦發展而來,1968年在法國發行。雖然是以英語演唱,卻能在法國本土和歐洲多國引起轟動,銷售成績甚佳。同年底樂團出版的首張專輯End of the world,此曲亦被收錄其中。

  此曲節奏舒緩,旋律優美,曲詞頗富詩意。每當瀟瀟春雨,我們憑窗遠眺,透過Demis Roussos那副感性中略帶沙啞的歌喉,不難感受到歌曲那份淡淡的蒼涼和傷感,堪稱廿世紀歐美情歌的經典作品。

  細味Rain and Tears的原裝MV,事隔四十年,可謂彌足珍貴。有趣的是,昔年的「前衛」樂隊,今天看來卻頗有黃大仙茶餐廳的中年阿飛feel。再看2006年9月Demis Roussos在斯伐洛克首都布拉提拉瓦(Bratislava)所作的現場演唱,歌者不獨寶刀未老,反而如陳酒般,歷久而越醇厚。至於香港民歌王子Albert Au於1970年代末的版本,論級數雖未必能跟原唱者相提並論,但亦是筆者所十分喜愛的。



 
    


 有關Aphrodite's Child

  Aphrodite's Child成立於1967年,成員有三: Vangelis Papathanassiou范吉利斯、Demis Roussos(戴密斯魯索滋)和Loukas Sideras。這群希臘年青人因不滿祖國的獨裁政治,決意前往西歐尋求發展。他們原初的目的地是英國,但在旅途中因為兵役和工作許可等問題,無法進入英倫,只得留在法國。他們首先得到Mercury Records的合約,並正式替樂團取名為Aphrodite's Child(按:Aphrodite阿芙羅黛蒂是希臘神話中的司愛與美的女神,即羅馬女神Venus維納斯)。

  首戰告捷,樂團於翌年(1969)發行第二張專輯It's Five O'Clock。不久,戴密斯以個人姿態踏足歌壇,1971年《We Shall Dance》風靡全歐,接著1972年又以《My Reason》勇奪歐洲排行榜冠軍。范吉利斯則應邀為電影製作配樂,留在法國,未有參與樂團的巡迴演出。更重要,隊員對於音樂的想法有了相當大的分歧。1972年樂團出版第三張專輯666,整張專輯的概念由范吉利斯主導,偏向迷幻和前衛搖滾,這亦是他們獲得評價最高的一張專輯;然而戴密斯希望仍保留前此較通俗的樂風,意見不合,因而還在宣傳的階段,樂團便宣告正式解散。此後戴密斯繼續走流行曲路線,出版過幾張個人專輯,深受歡迎,因而在80年代以前,知名度較大;范吉利斯則鑽研電子音樂,作品無數。他曾為多部電影編寫配樂,較著名的有《火戰車》、《南極物語》、《銀翼殺手》、《1492》 等。其中《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獲得1982年54屆奧斯卡最佳配樂獎(該電影還同時獲得最佳影片、最佳服裝設計和最佳原著劇本獎),《1492》則得到1992年金球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的殊榮。他也曾和知名搖滾樂團Yes的主唱Jon Anderson合組二人團體Jon & Vangelis。1984年范吉利斯曾跟戴密斯再度攜手,製作過一張Reflection的專輯,但最終Aphrodite's child仍未能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