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香港早期的「雀仔街」

香港早期的「雀仔街」


  今天香港的雀鳥販賣集中地,乃是位於旺角花墟園圃街的雀鳥公園,1990年代以前則在同區的康樂街。但是,香港開埠早期,華人大多聚居於港島中、上環一帶,因而戰前最早出現的「雀仔街」,亦是位於中環的閣麟街。

  閣麟街是一條由中環通往半山區的斜路,起初只是售賣鳥糧蟲蜢,後來才賣雀鳥,最後還兼售鳥籠。不過,它並非一條純粹的「雀仔街」,除了鳥號外,尚有不少食肆、酒莊、藥行、涼茶店之類的店舖存在。


  
 1927年的皇后大道中,左邊可見位於閣麟街口的永春堂藥店  1960年代的皇后大道中,左邊的三陽南貨,前址即永春堂,右邊為中央巿場


 
  [左圖]1895年的閣麟街與皇后大道中交界,照片中清楚可見到閣麟街右側的洪芳雀鳥、雲芳雀鳥等鳥號。[右圖]1935年的街景,「洪芳各草鳥號」的招牌仍可見到。永春堂的建築,今已整棟拆卸,成為通往半山手扶電梯的一部分。


         
    1937年的閣麟街,洪芳鳥號仍在         1952年的閣麟街,完全看不到雀鳥的踪跡     1964年代的閣麟街


  
       1970年代的閣麟街,左邊是大華國貨公司                21世紀後的閣麟街



  閣麟街雀鳥市場究竟是什麼時候消失的呢?根據吳昊教授在1996年香港電台拍攝的電視節目《一起走過的日子 --- 別鳥》中所稱,太平洋戰爭期間,閣麟街曾被日軍飛機轟炸過,不少建築物遭受破壞。戰後,閣麟街已無雀鳥店,反而出現很多販賣教會救濟品的商店云云。

  再參照資深傳媒藝人李我先生的說法,閣麟街的雀鳥店,恐怕消失得更早。《李我講古》第四輯《點滴留痕》,其中一篇〈香港有三條雀仔街〉謂:「(閣麟街)是一條斜路,以前兩邊有很多賣雀仔的店舖,所以為名。我小時候就經常去看雀仔。但後來因店舖不斷給人投訴污糟和阻礙交通,於是就陸續搬到得雲茶樓附近(永吉街右邊)營業,因為不少雀友都喜好到茶樓品茗,把店子開在茶樓旁邊,雀販才能多做生意。」(頁142)「雀仔街內賣的雀鳥以畫眉、鸚鵡、了哥、白燕為多,都是中國品種。」(頁143)

  按:李我先生出生於1922年,既謂小時候曾遊閣麟街雀鳥店,則至少1930年代初期,此地仍有不少的鳥號。至於鳥販逐漸遷至得雲茶樓附近?估計可能是三十年代的中期左右。



   
     1930年代與1980年代的德雲大茶樓       今天年過四十的中西區街坊,應該對此楝建築物仍存有深刻的印象


   
              香港舊式「一盅兩件」茶樓最大的特色,除了吊扇和痰盂外,非鳥籠莫屬


  得雲茶樓附近鳥檔維持的日子並不長,李我續謂:「不過,這些雀店後來又陸續關門,空舖卻漸漸變成很多專做匯錢回鄉的店舖,記得當中有一間「鴻雁寄」最出名。和平後,香港的雀店全由港島搬到旺角康樂街,那就是第二條雀仔街,即今朗豪坊的位置。(頁142~143)

  按:「雀仔街」由得雲茶樓遷至康樂街,中間其實還有另一處,只是李我先生說漏了,那就是位於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療所(俗稱國家醫院)附近,今天仍舊維持舊名的「雀仔橋」了。


  
     今天的雀仔橋,上方藍色建築物是樂善堂梁銶琚中學          另一角度的雀仔橋,上方建築是國家醫院


  雀仔橋並非一道真正的橋樑,只是一條兩面呈斜坡狀的狹路,看起來有點像中國式的拱橋而已。上世紀三十年代,它成為雀鳥商販的另一處集中地。

  雀仔橋鳥業的式微,應是在1941年以後。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香港淪陷,百業蕭條,民生凋弊,養鳥成為極度奢侈的事情,鳥店生意自然一落千丈。戰後,雀仔橋兩旁全是一些販賣故衣的攤檔。待至香港雀鳥業的重振,集中地亦轉移至九龍的康樂街了。


   
        昔日雀仔橋上的商店               1960年代的雀仔橋            1978年的雀仔橋

    回顧香港戰前的「雀仔街」,筆者估計,應該是經歷過一段由東往西遷移的過程。大致的情況是:直到1930年代初期,集中地仍是閣麟街;30年代中期以後,西遷至德雲茶樓附近,其後再遷至雀仔橋。這三處地方,相距雖不算甚遠,但走起路來也絕非近在咫尺。雀仔橋鳥業興盛之際,閣麟街與德雲茶樓一帶當早已鳥業絕跡。因為以香港當時的人口規模,不應該同時擁有幾條「雀仔街」的。

(按:此文乃筆者根據有限資料所作的一點臆斷,並未經過詳細縝密的考證,目的只是懷舊,結論未必正確)